温肯朗读者 | 于慧钰:从书页到舞台,以声浪叩响时代回音
在2025年第十三届大学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典润之江”经典诵读竞赛中,我校同学获得了1位个人组二等奖,4位个人组三等奖,1项综合组二等奖的好成绩。

其中,来自温州肯恩大学传播学的于慧钰同学,在省赛中获得了个人组二等奖的好成绩。 “如果要用几个词形容自己,我会选择‘探索者’‘表达者’与‘联结者’。”于慧钰说道。今天就让我们来听听她的故事。
01探索者:“经典”点燃的阅读火种
作为一名“探索者”,于慧钰的阅读启蒙,离不开小学班主任老师的悉心引导。那时,老师在班里设立了“图书角”,鼓励大家带书来共享,还定期组织读书分享会。起初,于慧钰对阅读并不感兴趣,觉得“看书哪有玩有意思”。但老师没有放弃,特意挑了本《鲁滨逊漂流记》递给了于慧钰。在老师的鼓励下,她半信半疑地翻开了书。最初只是抱着“随便翻翻”的心态,没想到一读就被吸引住了。课间休息时,别的同学在走廊打闹,她则坐在座位上,跟着鲁滨逊一起搭建木屋、驯养山羊,想象自己也在荒岛上求生。放学后,她还会把书带回家,趁着写完作业的间隙看上几页。虽然没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但那段时间,阅读成了于慧钰生活中最期待的“小确幸”。

于慧钰读的第一本完整书籍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是我小学时在旧书摊偶然发现的,封面已经有些磨损,但书名却像磁石一样吸引了我。”她说道。于慧钰花了一周时间,利用课余和周末的零碎时间,一字一句地读完了它。保尔·柯察金的坚韧与不屈,让她第一次感受到理想与信念的力量。这本书不仅让她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在她心中种下了追求卓越、永不言弃的种子。
02表达者:从“阅读”到“用声音诠释世界”
对于慧钰来说,阅读是精神的滋养,是与灵魂的对话。“阅读”让她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阅读”赋予她表达的勇气,让她在经典诵读中传递情感;“阅读”更教会她独立思考,在信息洪流中保持清醒的能力。

进入温肯后,于慧钰经历了从“阅读”到“用声音联结世界”的蜕变。作为一位“表达者”,日常中,她喜欢播音主持、朗诵与自我表达。这份热爱让她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校艺术团主持队并担任队长。学校的艺术活动与主持人大赛处处留下了于慧钰的身影。
当校温州肯恩大学第五届经典诵读大赛的契机来临,于慧钰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次机会。她谈道:“这不仅是我展示朗诵功底的舞台,更是与文学经典的深度对话,用声音诠释文化力量的珍贵机会。” 备赛时,为精准传达朗诵篇目情感,于慧钰反复雕琢每一个停顿与重音,这种较真让她对朗诵的技术有了更深领悟--表达不仅是声音的输出,更是情感的精准触达。“当我站在校诵读大赛舞台聚光灯下演绎时,仿佛与作者跨越时空对话,这种沉浸体验让我对文字的力量心生敬畏,也坚定了传递文化价值的信念。”在比赛后,于慧钰有感而发。
除了诵读大赛的舞台,在温肯传播学专业课的舞台,于慧钰也收获满满,学习如何在专业领域发出自己的“声音”。于慧钰谈道:“这个专业点燃了我对公关媒体与大众传媒领域的好奇与探索欲。”传播学的教授们不仅知识渊博,更擅长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比如在公民演讲课上,教授会从最基础的演讲技巧教起,如何根据听众背景选择有共鸣的主题,如何通过站姿、手势和眼神传递自信,甚至会逐帧分析经典演讲视频,拆解其中的节奏把控与情感渲染。更让她受益的是,教授还会根据于慧钰个人的兴趣方向,提供个性化指导,推荐行业前沿案例、推荐实习资源,还会带着我们一起模拟新闻发布会、策划传播方案。这种“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让她逐渐掌握了用传播思维分析社会现象、用专业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03联结者:从舞台到乡村,让专业点亮光芒
作为一位“联结者”,于慧钰的舞台不止步于校园。今年暑假她以校萌芽联盟宣传部部长的身份参与了一场特别有意义的支教活动——前往温州桐浦镇中心小学支教。她不仅用镜头记录支教点滴,更勇敢地站上讲台,把播音主持的专业知识化作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孩子们如何用声音模仿四季风雨,带他们练习朗诵时如何用肢体语言传递情感。当看到孩子们瞪大眼睛模仿我的发音口型,争先恐后举手展示学习成果时,我突然明白,原来“传播”不仅是舞台上的光芒,更是用专业知识点亮他人眼里的光芒。

这次支教经历和之前的诵读大赛、主持队演出一样,都让于慧钰在温肯的多元平台上不断突破“传播人”的定义——无论是用声音诠释经典,还是用知识赋能乡村教育,每一次尝试都让她离“用声音传递信息、用专业温暖世界”的目标更近一步。
除支教经历外,在温肯读书的这一年,也让于慧钰深深感受到温肯国际化办学的魅力——课堂上有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教授用生动的案例打开思维边界,课后能和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交流各自家乡的故事,这种多元包容的氛围让学习充满新鲜感。全英文授课、全球师资、跨文化交流……这些关键词不再是招生简章上的文字,而是每天真实发生的学习日常,让她在充实中不断突破自我,也让于慧钰确信,温肯是让梦想生长的沃土。
今天,于慧钰为大家带来美籍华人作家刘墉先生的《超越自己》选段。《超越自己》是刘墉先生的一本励志书籍。在书中,刘墉先生提醒我们:“人生最大的敌人往往不是外界,而是我们自己。犹疑、满足、畏惧都会阻碍前进,而唯有不断突破、不断超越,才能释放真正的潜能。”文章用成长中学走路、学跑步的经历,唤醒我们心底那份“敢于超越”的勇气。今天,让我们和于慧钰一起在朗诵中一起重温这种力量。
人生在世,最大的敌人不一定是外来的,而可能是我们自己!
我们难以把握机会,因为犹疑、拖延的毛病;我们容易满足现状,因为没有更高的理想;我们不敢面对未来,因为缺乏信心;我们未能突破,因为不想去突破;我们无法发挥潜能,因为不能超越自己!其实每个人都有超越自己的经验,在幼儿期,没有人逼我们学走路,我们却试着自己站立,不断跌倒、不断站起、不断试步,终于能从爬的阶段,进入走的时期。然后,我们对走也不满足,又要学习跑。问题是为什么在我们能跑、能跳、能说、能写之后,那原先所具有的,不断超越自己的冲力,竟渐渐消失了呢?